期刊论文
陈斯亮,李晓峰,汤诗旷. 湘西传统民居堂室格局的类型与变迁[J]. 建筑学报,2022,(02):82-87.
李敏芊,李晓峰,汤诗旷. 绳墨传承:建造史视野下武陵山区民间工匠生存与传承现状研究[J]. 建筑学报,2022,(S1):191-197.
刘永辉,李晓峰.基于民间信仰的空间遗产研究——闽南民间书院祭祀空间解析[J].新建筑,2022(04):118-123.
陈斯亮,李晓峰.高椅村传统民居穿斗架技艺[J].南方建筑,2021(01):64-68.
李婷,李晓峰.仪式场景视角下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研究——以闽西芷溪祠庙群为例[J].新建筑,2021(01):104-109.
李晓峰,周乐.礼仪观念视角下宗族聚落民居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鄂东南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9(11):77-82.
罗兴姬,李晓峰.明清早期会馆的建筑功能和布局研究[J].南方建筑,2018(01):65-71.
李晓峰,吴奕苇.传统书院作为空间遗产的价值认知、承载与保护[J].建筑遗产,2018(03):57-62.
李晓峰,陈楠.传统戏台与地方戏曲文化的关联性研究——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台为例[J].南方建筑,2017(05):99-103.
王莹,李晓峰.行业神信仰下西秦会馆戏场仪式空间探讨[J].南方建筑,2017(01):63-69.
李晓峰,陈楠.多元文化线路视野下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实体形态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17,35(09):112-117.
陈刚,李晓峰.近代汉口街区与住居形态的文化考察1896~1938[J].南方建筑,2016(05):110-115.
李晓峰,谢超.地域性如何塑造——以汉江上游移民村营建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01):149-155.
李晓峰.建筑作为媒体的意义[J].时代建筑,2014(06):61-62.
李晓峰,潘方东,陈刚.官学化背景下两湖民间书院建筑形态衍化探讨[J].南方建筑,2014(05):58-63.
李晓峰,徐俊辉.并立与分化——明清时期汉水流域复式城市的形成、类型与启示[J].新建筑,2013(04):128-131.
徐俊辉,李晓峰.明清时期汉水中游治所城市城廓形态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13,31(12):172-176.
周彝馨,李晓峰.移民聚落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研究——以广东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J].建筑学报,2011(11):6-10.
陈晶,李晓峰.血缘型村落的同构型空间解读——以鄂东南水南湾村为例[J].南方建筑,2008(05):24-27.
李晓峰.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J].建筑学报,2005(07):8-10.
李晓峰,黄涛.武当山遇真宫大殿数字化与虚拟复原研究[J].建筑学报,2004(12):66-68.
李晓峰.建筑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尝试——传统建筑意象设计教学[J].建筑学报,2003(12):58-59.
李可勤,李晓峰.“休闲”视野里的传统精神与现代设计──关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J].新建筑,2000(06):8-11.
赵恺,李晓峰.突破“形象”之围——对现代建筑设计中抽象继承的思考[J].新建筑,2002(02):65-66.
谭刚毅,曹筱袤,高亦卓.从城市安全到安全城市——三线建设与脱险调迁的经验启示[J].新建筑,2021(01):16-21.
谭刚毅,胡辞.武昌城墙建设管理的历史变迁[J].华中建筑,2021,39(05):134-140.
徐利权,谭刚毅,万涛.鄂西北三线建设规划布局及其遗存价值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05):109-116.
徐利权,谭刚毅,高亦卓.三线建设的规划布局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0(02):151-158.
谭刚毅,赵苒婷,黄燊.从宗族到乡族:闽西芷溪古村跨宗族整合的事件空间与会社组织[J].建筑创作,2020(02):88-97.
谭刚毅,张凤婕,王振.明清至民国汉阳城市空间演化及其城市意志探究[J].建筑学报,2020(01):94-101.
谭刚毅,褚冬竹,关瑞明,靳亦冰,赵纪军.“建筑理论与关键词”专栏笔谈[J].新建筑,2019(03):46-49.
谭刚毅,高亦卓,徐利权.基于工业考古学的三线建设遗产研究[J].时代建筑,2019(06):44-51.
赵苒婷,谭刚毅.“兴”、“隐”之间——京汉、粤汉铁路与汉阳(城)[J].华中建筑,2019,37(11):138-140.
余泽阳,谭刚毅.近代武汉建筑事务所——景明洋行历任主要负责人之身世及作品探究[J].华中建筑,2019,37(08):9-12.
谭刚毅,贾艳飞.历史维度的乡土建成遗产之概念辨析与保护策略[J].建筑遗产,2018(01):22-31.
谭刚毅.中国集体形制及其建成环境与空间意志探隐[J].新建筑,2018(05):12-18.
严婷,谭刚毅.基于类型转变研究的人民公社旧址改造设计——以湖北“石骨山人民公社”为例[J].南方建筑,2018(01):16-21.
徐利权,谭刚毅,周均清.都市圈新城规划建设实效评估方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1):83-89.
Daniel Stamatis,谭刚毅.建筑在中国墨西哥竹子技术转移中的作用——对乡村旅游业的直接影响[J].世界竹藤通讯,2018,16(06):6-12.
谭刚毅,孙竹青,翟跃东.汉口兵燹后改良市政新旧街道详图读解[J].建筑师,2017(02):73-86.
谭刚毅,余泽阳. 从近代建筑师的身世之考到近代城市建筑的“风貌”之变—— 以景明洋行创始人海明斯和伯克利为例[J].建筑师,2017(05):133-137.
谭刚毅,任丹妮.祠祀空间的形制及其社会成因——从鄂东地区“祠居合一”型大屋谈起. 建筑学报[J],2015(01):97-101.
谭刚毅.中国传统“轻型建筑”之原型思考与比较分析[J].建筑学报,2014(12):96-101.
谭刚毅,阙瑾.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案例:石头板湾[J].建筑师,2010(02):46-56.
谭刚毅.“江”之于江城——近代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一条线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93-99.
谭刚毅,陆琦.广东传统住宅庭园的气候适应性与实用性[J].中国园林,2003(04):23-26+83.
汤诗旷,谭刚毅.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中国民居建筑学术研究回望[J].南方建筑,2021(04):112-117.
汤诗旷,谭刚毅. 苗族传统营造技艺中的侧样设计研究——以苗语东、中部方言区为例[J]. 南方建筑,2020,(03):86-93.
汤诗旷. 族群与个体:苗族公共空间和住居单元中的集体观念[J]. 新建筑,2018,(05):23-28.
汤诗旷. 苗族住居文化中的楚风因子初探[J]. 建筑遗产,2018,(03):22-30.
汤诗旷. 《百苗图》中的清代苗寨生活场景概览与研究[J]. 建筑遗产,2017,(04):80-97.
汤诗旷. 苗族传统民居中的火塘文化研究[J]. 建筑学报,2016,(02):89-94.
汤诗旷. 城乡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试论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J]. 南方建筑,2014,(05):82-88.
郝少波,王丽华.近代“南洋风”影响下的琼北民居的基型与衍变[J].新建筑,2018(03):148-151.
郝少波.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寨的成因探究[J].南方建筑,2012(06):26-28.
郝少波.琼北民居近代“南洋风”的成因及衍变初探[J].新建筑,2011(05):102-104.
郝少波.有感于台湾古建筑修复技术的研究——海峡两岸民居会议的观后感[J].南方建筑,2011(06):51-53.
石峰,郝少波,张兴亮.南漳堡寨的防御特征研究[J].建筑学报,2007(11):84-87.
姚雅琼,郝少波.旧城商业街更新方法探索——武汉解放路商业街更新设计对策[J].中国园林,2006(04):24-29.
雷祖康,张叶.古建筑彩画的二维图像信息现场量测技术数字化实践——以武当山道教建筑两仪殿壁画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4): 106-111
雷祖康,张叶,万谦.武当山金顶与南岩宫片区道教建筑群的传统环境地理学解读[J].建筑学报,2016(09):38-44
雷祖康、孙竹青.建筑潮湿病害调查方法研究—以武当山皇经堂建筑檐廊为例[J].《建筑学报》2011(S2):22-27
雷祖康,孙竹青.武当山金顶钟鼓楼附近环境的建筑潮湿病害危机问题调查研究[J].《建筑学报》2011(S1):34-38
张峥嵘,万谦.武当山两仪殿的历史及演变(下)[J].《华中建筑》2013(2):35-39
张峥嵘,万谦.武当山两仪殿的历史及演变(上)[J].《华中建筑》2012(10):32-38
李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5):4-6.
李纯.大山深处的人文风景线——湖南汝城古祠堂群巡览[J].新建筑,2012(05):128-131.
李纯.天人观念下中国古代建筑审美特征的嬗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04):99-102.
李纯.现代城市园林的审美取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02):91-93.
李纯.中国宫殿建筑营造中的美学原则探析[J].船山学刊,2010(04):173-176.
李纯.观演场所变迁与中国传统审美观[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02):74-78+127.
李纯.千年遗韵话“勾栏”[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03):25-30.
范向光.黄石工业遗产之味[J].中国国家地理,2016(9)
范向光.以设计为导向的古代西亚建筑历史教学研究[J].城市建筑,2016 (01):103-105
陈国栋,青木信夫,徐苏斌.东亚现代城市之始——英系租界与居留地的殖民主义规划及管理比较研究[J]. 建筑师, 2019, (03): 51-69
陈国栋,青木信夫,徐苏斌,达纳·阿诺德.英租界殖民路径与九国租界竞争性拼贴——以天津英租界(1860-1943)规划为重点[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104-112
陈国栋.近代天津的英国建筑师安德森与天津五大道的规划建设[J]. 中国建筑教育. 2015(01):118-135
雷晶晶.公共生活和几何构型:早期自然哲学视野中的希腊城邦时空观[J].建筑师, 2017, 186(2): 85 -94
雷晶晶.有限性——阿尔伯蒂建筑理论中的道德沦基础[C],2017年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2017
雷晶晶.维特鲁维机械学的科学思想起源[J].建筑与文化, 2016, 151(11): 78-79
雷晶晶.神匠的庙宇:黑铁时代和雅典的赫淮斯托斯神庙[C].2015第六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 讨会, 哈尔滨, 2015-9-10至2015-9-12
雷晶晶.抽象性:基于整合传统与现代矛盾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09(08):97-99
周琦,雷晶晶.居住形态[J],建筑与文化,2008(10):66-67
徐怡静.武汉市区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几点思考[J].华中建筑,2012,(08):159-161
徐怡静.浅论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风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6):61-63
徐怡静.武汉古德寺之异域风格象征文化初探[J].华中建筑,2006,(11):8-10
徐怡静.浅谈魏晋玄学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影响[J].古建园林技术,2005,(04):25-26
Xiaofeng Li. Exploration of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de based on sociological research ——Take Longma Town in Enshi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for inst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6(01) Exploration of Culture on Blocks and Dwelling Form in Modern Hankou [C]. Biocultural 2015 Conference, Dec.11-12, Limassol, Cyprus.
Xiaofeng Li.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Theatre 's Form of Jiangxi - Huguang - Sichuan Area's Emigration Route during Ming to Qing Dynasty.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Vol 5,No 1,February 2014. 1 ~ 4
Gangyi Tan, Yizhuo Gao, Charlie Q. L. Xue . RJAR-2021-0257.R2 -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Global South: Tropical Architecture in China under the Cold War.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2022
Tan G. The Built Environment, Spatial Will, and Heritage of the Third Front Movement in China[M]//The Socio-spatial Design of Community and Governance. Springer, Singapore, 2020: 87-103.
Gangyi Tan. The Open and Adaptive Tradition: Applying the Concepts of Open Building and Multi-Purpose Desig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亚洲建筑学刊,SCI&AHCI检索). vol.10 no.1 May 2011:7-14Gangyi Tan, Yizhuo Gao, Charlie Q. L. Xue & Liquan Xu (2021)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planning the industrial towns during the Cold War (1964–1980), Planning Perspectives, 36:6, 1149-1171
Lei Jingjing ; Hang Image(悬象):Primitive Measuring Technique and the Ruler of Space, 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Athen, 2016-7-4至2016-7-7
An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rning deterioration on murals at Liangyi hall, Wudang Mountain, Hubei, China,Studies in Conservation (SCI 201446181784), 2014(Vol. 59), S2, p244-245, and Proceedings of IIC 2014 Hong Kong Congress, Poster Presentation(Lei Zukang、Zhou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