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2021新建筑论坛(春季)在武汉举行
导语:4月24日,2021新建筑论坛(春季)于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顺利召开。论坛以“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为主题,邀请了众多建筑师、专家学者相聚武汉,共同探讨面向历史、当下、未来的时空变迁、价值观念和创意设计的发展。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建筑杂志社主办,弘石设计、都设营造联合主办,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及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的大力支持。
▲ 论坛嘉宾合影
4月24日,2021新建筑论坛(春季)于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顺利召开。论坛以“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为主题,邀请了众多建筑师、专家学者相聚武汉,共同探讨面向历史、当下、未来的时空变迁、价值观念和创意设计的发展。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建筑杂志社主办,弘石设计、都设营造联合主办,并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及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的大力支持。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新建筑》杂志主编李晓峰教授主持,并代表主办单位向参会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毛大庆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何灵聪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钱思依次为论坛致开幕辞。
▲ 会场剪影
01 开幕式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新建筑》杂志主编李晓峰教授主持开幕式
▲ 中国建筑学会李存东秘书长致辞(左上)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毛大庆副主任委员致辞(右上)
▲ 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何灵聪会长致辞(左下)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钱思致辞(右下)
02 上午单元
开幕式结束后,上午单元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新建筑》副主编谭刚毅教授主持。
演讲内容提要 《新旧相生》
李兴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 北京大院胡同28号改造项目
《因地制宜,传承创新》
桂学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项目
《平凡建筑的非平凡改造》
张兵|弘石设计创始人、董事长、总建筑师
城市中不光只有标志性建筑,那些平凡的建筑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如何让缺失文化内涵的旧建筑获得重生?张兵先生分享了三个对平凡的旧建筑进行非凡改造的实例。华润生命科学园首开区通过功能转变、形象提升等策略,转化为富有魅力的产学研用综合园区。北京首钢六工汇片区室内改造项目,打破较小体量的局限性,成为集“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生活艺术中心。北京融通四道口改造项目,以区域文化赋能平凡建筑,立足于城市尺度,在推动商业成功运营的同时,恢复街道公共生活,重拾铁路文化。最后,他总结了建筑改造的切身体会:要给予建筑与场地双重尊重;通过商业逻辑对项目的未来进行精准定位;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给予项目更多的引导与空间;设计一体化,可以将同一设计理念贯彻项目始终。
▲ 北京华润生命科学产业园改造项目
《工业遗产的相对时空坐标及其转型》
周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
周卫教授基于武汉三镇分立时期近代工业的分布规律,以及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和三镇的融合,近代工业遗产逐渐由城市边缘地带融入城市规律的解读,梳理了工业遗产自身及其与城市时空关系两大逻辑。提出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遗产因价值认知的差异面临两种境况:一部分得以留存,而另一部分被大量拆除。周教授强调工业遗产属于无意识纪念物范畴,其价值源于其初始和后续的特征和意义,也即源于对其“真实性”信息源的判断和理解。而对工业遗产价值的研判,是平衡工业遗产保护程度与介入性设计强度的根本。
▲ 汉口原德租界瑞记洋行仓库改建·暨武汉地铁博物馆设计项目
主题沙龙
上午单元的演讲结束后,对谈嘉宾武汉市规划协会何灵聪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何依教授、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陆晓明总建筑师及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向大庆先生与演讲嘉宾一同进行了交流研讨。
何灵聪会长指出,武汉当下主要依托“动区和静区”结合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今后的侧重点可能会从经济利益向文化复兴、生态改造等方向转移。何依教授谈到,城市更新应是使城市一直处于健康生长的状态,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总结了“有界更新”“叠痕建造”等方法来应对循序渐进更新城市的问题。陆晓明先生提出,建筑除了物质方面的存在,还会有人们精神上的寄托,这也是后续需要通过设计去回应的部分。向大庆先生从建筑师身份出发,表示在城市更新中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更新的过程是社会上各种力量的博弈与平衡。张兵总建筑师认为,功能定位明确且可持续是市场型更新项目成功的基础,同时要寻求建筑师和业主的良性配合。桂学文先生认为更新改造项目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还应关注环境和社会效益,成功的改造应该实现多维度的共赢。周卫教授以德国某教堂改造为例,侧面回应了桂学文先生的观点。李兴钢先生则强调除“新旧相生”以外,还有“城筑相生、人境相生”,设计者和运营者只有真正聚焦人的生活,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03 下午单元
《城市更新的多样性——城市嵌入中的广度和精度》
凌克戈|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总建筑师
《海南智慧生态新城数字市政厅》
宋晔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SUP素朴建筑工作室创始人
《耕田十年》
幸晔|象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未来家园——不可持续趋势下的可持续发展反思》
赵金彦|ACTIVE HOUSE中国区创始人,中国欧盟商会建设工作组主席
▲ 上海H18改造项目
主题沙龙
卢峰教授认为,城市更新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广,但有基本的前提,也要明白更新的底线。吴涛总建筑师谈到,改造这个命题是持续永恒的,当下在建的新建筑若干年后也会面临改造,应该从现在就做好预判。谢芳总建筑师认同市场的力量,做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师首先是对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平衡和计算,然后才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创意。黄宁总经理认为今天的主题比较契合狭义的城市更新,并结合武汉的城市建设历程阐述了城市更新是阶段性的观点。凌克戈先生表示城市更新如果没有规则,就会变成内卷和损耗。宋晔皓教授则认为建筑师收费处于一个不合理的状态,随着建筑师的设计费用降低,建筑师们正被消磨。幸晔女士也表示当下建筑设计收费标准严重偏低,小型事务所生存处境尤为艰难,类似象城事务所这样十年坚持在地深耕的模式很难复制。赵金彦先生认为城市不是一蹴而就,它是非常复杂的生态,是多元化的、复合体的综合。
04 论坛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