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使用——致正建筑工作室近期实践” 张斌讲座精彩回顾
Atelier Z + 致正建筑工作室2002年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小型的跨领域的设计实践团队,其工作涵盖例如城市设计、建筑、室内外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在他们的建筑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灵活、务实却又不失智慧的设计理念及策略。工作室对待具体项目的工作起点一直以项目本身面对的具体问题出发,面对当下中国剧变的社会价值及生活方式作出极具特色的设计答复。这些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很明显的体现出建筑师对材料与细部的熟练驾驭以及对于整个项目的良好的控制能力。
2016年12月22日晚19:00,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有幸邀请到了致正建筑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同时也是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的张斌老师就《空间与使用——致正建筑工作室近期实践》为题进行了为期三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座是张斌老师特意精心选择并制作策划的演讲内容。
▲ 讲座现场
演讲摘要
张斌老师首先就此次讲座题目做了简短的介绍,并将自己的侧重点放在了“使用”一词上,从建筑空间的使用,提升到项目实践反思的高度,并联系到了在建筑的设计及使用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难题。以同济大学著名的C楼(学院大楼)及中法中心为例,张老师表明了对空间使用的态度,即这种“空间使用”必须是持续的、稳定的、能够带来积极作用并能实现良性循环的。同时张老师也用一个公园配套建筑作为自己认为失败的例子,说明了当建筑师无法与业主及使用者进行充分平等的对话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即空间的使用状况在项目建成后无法被求证,对业主是一种损失,更是对项目造成了使用歧义,指出不去考虑如何被使用的建筑是无法设计的。
在进一步讨论空间与使用的议题中,张老师认为,在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联系起来的方法,就是进行空间实践。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好的建筑,必须为使用者而造,才能拥有良好的使用状态。这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主体,房子容易造,主体性应如何去回应?第二是时间,良好的体验空间,需要多长的时间考验和积累?第三是自在,如何处理好人和空间的关系及使用者的自由度?张老师给出的回答是,相濡以沫或相忘于江湖,即建筑师做出的房子、营造的空间,建筑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所处的位置要定位好,常规的时候,建筑师的作品应该能提示使用者,激发使用,但在必要的时候,它也能允许使用者忘记建筑师的存在。在这种理念中,使建造、自然存在、社会生产三者达到和谐的关系。
接下来的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近期工作室的成功项目。
1、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在这个三万平方米的方案先于计划的项目中,一个填不满的图书馆成为了设计的难点所在。致正工作室通过“独石与开放的”设计理念,运用建筑反射物与自发光的形式,使建筑尺度倾向于模糊化,又运用“空”作为整个图书馆中心的概念,以及堆栈式阅读空间及空中连接体等手法的使用,充分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自发创造使用的图书馆形式。
▲ 模型
▲ 外观
2、南顾浦泵闸管理用房
在这个鲜为人关注的小面积基础设施的设计中,致正工作室最为关注的是其中员工切身的使用体验。在厚重的结构体中,塞入了轻型的空间,并在对光影的探讨中,营造出一个不失使用趣味的基础设施用房空间。
▲ 西向外观
▲ 内部
▲ 剖透视
3、徐家汇观象台修缮工程
这个项目更多的难题是如何良好的与历史对话,致正工作室将出发点放在了观象台其中的钢塔上,以“塔”为例,将铁塔进行复原,张老师认为,铁塔是这栋建筑承载着建筑与城市关系的记忆价值所在。由塔的复原工作,进一步展开,探讨原真性的概念来进行空间修复,其中运用了多种手法譬如修缮、类比、对比、叠加、剥离以及复原。这个项目的成功也良好回应了建筑的开放方式来为城市服务。
▲ 修缮后外观
▲ 对比和剥离的手法
4、月圆乐园
在物质奇观性建筑中探讨了为人使用的公园的多种可能性和想法。
▲ 实景及手稿
5、西岸致正工作室临时办公室
位于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的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紧邻西岸艺术中心主场馆,是利用城市土地再开发的闲置窗口期建设的一个为期五年的城市空间临时填充项目,并邀请了多家建筑、设计和艺术机构入驻。致正建筑工作室的新办公楼就位于这一临时艺术园区的中心位置,场地原为一片停车场,分布有六株大小不同的树木。面对项目的特殊要求,在设计中的思考集中体现在如何在临时性的语境下达成建造与空间品质的最大化。首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建造体系,以期在控制造价和工期的前提下达成空间使用的最大舒适性与便利性成为了设计之初的关键考量。同时,如何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回应场地的特性和潜力,以营造有启发性和自由感的空间氛围,也是这个项目的基本诉求。所有这些,都在试图体现一种不完美中的自在状态。
▲ 外观
▲ 工作室内景
第二部分是城市研究课题 “SHANGHAI PROJECT”
SHP 1:田林新村的共有空间研究
在空间使用不对等的上海,一代代操作痕迹的叠加造成了一副丑陋的迷宫。张老师的团队着眼于城市中的平常空间,关注其内在矛盾,提出了溢出生活、社群共生与公共空间取用合作共生、非正规生活空间介入的研究概念。
▲ 空间层级研究
SHP 3: 青浦航运新村更新研究
此研究意在对六户村内居民的详细生活研究,对整片村内区域作出适应性的改造提议。
▲改造前轴测
▲ 改造后轴测
最后,因为时间的原因,主持人汪原教授不得不打断张斌老师历时三小时的演讲。在对几位同学的提问作出精彩的回答后,讲座在一片不舍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