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C青年讲会001期|“建筑遗产保护”主题分享会
导语:9月28日下午,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建筑遗产保护”的分享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分享会在跨学校、多学科的交流背景下,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陈国栋、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杨杰和武汉大学博士生吴光龙做作为分享人,中心博士后乔杰老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筑系陈茹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青年讲会001期
VARC | “建筑遗产保护”主题分享会
9月28日下午,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建筑遗产保护”的分享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分享会在跨学校、多学科的交流背景下,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陈国栋、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杨杰和武汉大学博士生吴光龙做作为分享人,中心博士后乔杰老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筑系陈茹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分享会现场
关于“近代天津英租界规划建设比较研究”分享
陈国栋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 讲师
天津大学 建筑学博士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在主持人简短的开场之后,由陈国栋老师作了题为“近代天津英租界规划建设比较研究”的分享。该研究基于国内外一手档案,以外交官、工程师、建筑师等关键人物为线索,在东亚口岸体系和全球殖民主义视野下开展比较分析,探究近代天津英租界的殖民主义空间规划建设历程及发展源流。
▲陈国栋老师做相关分享讲座
巴夏礼主导天津英租界等一批东亚口岸开辟和租界选址。戈登、柏龄庚和安德森三期规划建设受英国和口岸体系中上海及广州、汉口等影响。英驻华使领馆体系管控的建设制度对高效的殖民主义空间生成起关键作用。
英租界规划发展的殖民主义脉络大致为:英→南亚→东南亚→东亚[中(港→沪→津等)→日→鲜、中]→非,口岸体系内的互动影响也尤突出。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在华英租界、天津九国租界等跨文化遗存,是潜在的系列世界遗产。
▲参会人员仔细聆听
关于“多源数据视野下武汉旧城空间识别与可持续性评价”分享
杨杰
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
由博士生杨杰作了题为“多源数据视野下武汉旧城空间识别与可持续性评价”的分享,从研究概况、武汉旧城空间识别、武汉旧城空间可持续性评价和武汉旧城区域更新路径与政策建议四个部分展开,以大数据为研究基础,构建出识别与评价体系。
▲杨杰博士做相关分享讲座
关于“南方地区明代风土建筑谱系初探”的分享
吴光龙
武汉大学 建筑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由博士生吴光龙作了题为“南方地区明代风土建筑谱系初探”的分享,从研究缘起、明代风土建筑鉴定方法、当下明代风土建筑研究保护现状、明代官式与民间建筑比较等多个角度出发,生动而不失严谨地带我们走进了明代建筑的时空。
▲吴光龙博士做相关分享讲座
吴光龙博士首先从“为什么研究明代风土建筑”和“为什么选择南方地区”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缘起,提出怎样鉴定明代建筑的一些想法:从判断建筑年代的一般方法出发,具体到明代风土建筑的鉴定中,将南方地区明代风土建筑的特征概括为一个字“憨”。
这种“憨”具体表现为用材硕大,比例敦厚,关键节点处仍使用斗拱,构件造型素朴简洁少装饰,装饰图案无人物,以动植物为主等,进而对明代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明代风土建筑案例
接下来,吴光龙博士结合工作室田野考察和网上资料搜集给大家介绍了大量的明代风土建筑案例,还特别介绍了我们所处的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明代风土建筑案例。
▲明代风土建筑布局
吴光龙博士最后总结道,这次分享只是抛砖引玉,南方地区明代风土建筑谱系是一个巨大的研究课题,是个人力量所不能完成的,希望更多有兴趣的同学投入到南方地区明代风土建筑的研究中!吴光龙博士精彩的总结在现场也获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乔 杰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学博士后
人文地理学 联合培养博士
城乡规划学 博士
研究方向: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
接下来的嘉宾交流环节,乔杰老师对三位博士分享的研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认知,并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构建了三者研究在理论思潮上的关联性。
首先,乔杰老师就陈国栋老师有关档案资料的引用规范性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其次,与杨杰博士关于武汉旧城空间演变历程的划分是否因结合“居住、工业、村庄”的差异化历史政策背景进行了讨论;最后,与吴光龙博士基于明代建筑的识别难点问题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心有关武陵山区民族建筑研究的相关话题。
陈 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建筑学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学博士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陈茹老师肯定了这次多学科交流的意义,并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就三个报告内容都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如与陈国栋老师交流了获取国内外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方法和途径,相当具有代表性。三位分享人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做出了中肯的回答。
▲嘉宾针对分享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参与分享会的分享人、嘉宾和听众,通过交流和讨论,开拓了视野,对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期待着下一期分享会的到来。
▲青年讲会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