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C青年讲会004期|“乡村振兴的设计学科路径”主题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9日       浏览次数:57
导语:2021年6月25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期青年讲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乡村振兴的设计学科路径”。



本次青年讲会秉持跨学校、多学科的交流背景,邀请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任亚鹏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研究生上官华东作为分享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通老师和董哲老师作为对谈嘉宾,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图片

青年讲会004期

VRAC | “乡村振兴的设计学科路径”主题分享会

 

前言

 

2021年6月25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期青年讲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民族特色村镇研究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乡村振兴的设计学科路径”。

 

本次青年讲会秉持跨学校、多学科的交流背景,邀请了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任亚鹏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研究生上官华东作为分享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通老师和董哲老师作为对谈嘉宾,并由中心博士生陈斯亮担任主持人。

 
 
 
图片

▲分享会现场

 

01 分享嘉宾一

 

任亚鹏老师的分享主题是“日本当代城乡景观营造中的公众参与实践及研究”,以研究相关背景介绍以及个人的实践案例两部分展开。

图片

▲分享会现场

 

01 研究相关背景梳理

 

首先,任亚鹏老师向大家介绍“公共参与”理念的来源以及常规分类方法。公共参与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八个不同层次:非参与(操作、医治),象征主义(告之、咨询、安抚),公民权利(合作、代表权利、公民控制)。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随后,任亚鹏老师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公共参与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并且进一步分析公共参与理念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优劣势。

 

02 新田园都市神户舞多闻

 

通过神户舞多闻这个案例,任亚鹏向大家分享了通过公共参与,设计人员与当地住民经历了从相知到相识最后相互依赖的过程,并且针对当时的住民居住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活用绿色植物和地形生态设计、活用地域历史的经验等方法。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再结合神户舞多闻向大家详细介绍田园城市的运行过程:通过网络招募居民;让居民相互熟知并建立生活圈;对居民进行环境意识培训,实现住户对于居住理念的更新;让住户愿意购买土地,长期居住下来。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3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接下来,任亚鹏老师总结了越后妻有的成功经验。越后妻有从最开始严重衰败的的农业地区,通过艺术祭的介入和政府的主动宣传,逐渐引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经过慢慢发展,观光附加收入逐年上升,逐渐吸引本地人的回流以及外来人员的入驻。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4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任亚鹏老师再以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为例,濑户内海的保护发展一方面是对于当地的历史景观资源进行整合以及有效梳理,进而振兴当地离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组织众多知名建筑师、设计师结合实地营建,利用明星效应实施景观创生,以文旅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复苏。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对于如何在发展中兼顾经济效益与传统要素的保护,任亚鹏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在濑户内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令。相关法律和法令使得乡村在发展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规矩可言。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5 结合时政的个人实践案例

 

任亚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所倡导的依托国家战略,深入专业领域,结合乡村振兴、民众参与、以及设计(技术与艺术)进行设计战略建构的思路。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设计战略学是指设计策划者在重视设计专业本身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建立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设计战略运用。通过“设计商务”“战略架构”“策略科学”等一系列考量来促使设计内容的顺利诞生、实施与推广。任亚鹏老师希望在他的实践中利用事件营销完成促进民众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认知,从而构建政、企、学以及更多民众广泛参与的设计教学服务乡村模式。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2 分享嘉宾二

 

上官华东同学的分享主题为“语言学视角下的传统聚落文本认知与重构方法研究——以鄂东南金寨村为例”,结合自己的论文写作经历,向大家展现语言学视角下的传统聚落研究。分享主要从研究缘起、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四部分展开。

图片

▲分享会现场

 

01 研究缘起

 

首先,上官华东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从入学前对于导师课题的学习,一直到入学后学院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得自己对传统聚落的跨学科研究产生几点疑惑,如:可比性如何建立?语言学研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指导?

 

02 研究背景

 

在这一部分,上官华东同学介绍了传统聚落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的三个过程:1建筑语言转向研究;2聚落语言转向研究;3中国传统聚落语言转向研究。并且指出传统聚落学语言转向研究需要更多探讨聚落层面的在地性,即“现状—共性语言—特性语言”的研究思路。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3 研究内容

 

上官华东同学将研究内容分为了以下三个部分:传统聚落语言的类比研究;传统聚落类比研究的相关问题;解决模式的探究:元语言,并以此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概念。

图片

▲分享内容节选

 

04 研究结论

 

最后,上官华东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元语言方法下的传统聚落文本重构策略,包括具体的词汇、句式、语段和语境重构方式,并指出开展语言学视角的传统聚落研究,对保护、研究聚落,延续地域性,推动传统聚落脉络格局发展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3 自由讨论环节

 
 
 
图片

王通老师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属于哪一个板块?我们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日本的乡村振兴跟我们国内的乡村振兴,有哪些可以类比和借鉴的地方?

民众参与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就是最后一个人实际上参与了那些,参与了多少,这个都不好衡量,但是对于他个人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习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对于这个事情来说,他是知晓的。他对于我们要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就是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都是很清楚的。而且大家共同努力做出的东西,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

图片

任亚鹏老师

 
 
 
图片

王通老师

抛开体系,在实际的建筑的个案中,你认为语言学有哪些解决不了的东西?或者说建筑个案能够反向的指导语言学的那些方面?

我的这篇文章在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要回应三个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语言学视角下的聚落研究?2传统语言学的类比是怎么展开的,遇到了什么困境?3传统语言学转向研究未来怎么发展?因此我最后提出元语言的构建,元语言的研究其实算是语言的退后性,就是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了,然后寻求元语言探索语言机制的展开问题,借助语言形制对问题结构展开探索。

图片

上官华东

 
 
 
图片

董哲老师

在公共参与的过程中,政治家做了什么?他们的身影在哪里?

在专家撤出以后,对于唤醒民众意识,培养文化素养方面,有哪些长期有效的的方法?

政治家也好,建筑师也好,在这件事情里都是起到协调的作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人员不一定是多么有名的建筑师,也不一定是掌权的政治家,他们更多是具有主观意识的有建筑观念的人。

我们还曾专门写过一篇记述性的文章,在里面会谈到,专家其实很早就撤出去了,为什么专家可以撤出去,就是因为通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住民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有的规则和选举的制度,所以经过磨合以后,每个人在这个方面都是可以达到共识的。

图片

任亚鹏老师

 

图片

▲青年讲会大合影